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

《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先生有關CQ文章》



香港很需要多一些有CQ的領袖。 

自法國心理學家比奈(Alfred Binet)上世紀初發明了「智力測驗」以來,人們對「智商」(Intelligence Quotient,簡稱IQ)的研究和應用已有百多年歷史。一般人都相信,IQ高表示天資聰穎,求學時成績優異,工作中精明能幹,做甚麼事都會比人優勝。


不過,智力並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。一個人成就的大小,還要看他的工作態度,夠不夠認真、勤奮,有沒有恆心;遇上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務,更要善於與人相處。這些特質跟智力相對獨立,並不是IQ高的人必然具備的。上世紀90代中,人們開始重視由美國心理學家薩洛維(Peter Salovey)提出的「情緒智商」(或「情商」;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,簡稱EQ)EQ量度的,是一個人察覺和評估自己和他人情緒的能力。有的研究認為,作為成功領袖的特質,EQIQ更為重要。

本世紀初,又出現了一種新的智商:「文化智商」(Cultur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簡稱CQ)。這概念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商學院教授洪洵(Soon Ang)和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管理學教授范戴茵(Linn Van Dyne)共同開發,並因2003年出版的暢銷書《文化智商:跨文化人際互動》(洪洵和康乃狄克大學商學院院長Christopher Earley合著)而引起廣泛的興趣。


CQ衡量的,是一個人對多種文化的理解和適應能力。CQ高的人,善於適應多元文化的環境,能夠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。隨著知識型經濟和信息時代的到來,經濟全球化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,跨地域、跨文化合作愈來愈普遍和重要。在跨文化合作中,參與者對文化差異的認知水平和應付能力,是合作成功的重要因素,於是CQ測驗便成為遴選跨文化人才的工具。


關於IQEQCQ三者的關係,領袖人才培訓機構「共同目的」(Common Purpose)的創始人兼行政總裁米德爾頓(Julia Middleton)有這樣的說明:有IQ領袖能夠應付大量複雜的資料,善於把資料整理。高IQ的領袖認識到「人」的因素不能忽視,於是把EQ加到自己的工具箱裡。有EQ的領袖有知人之明,但他們所「知」的,往往只是和自己相似的人。高EQ的領袖明白自己不但要了解跟自己相似的人,還要了解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,於是就要CQ




http://www.am730.com.hk/column-273598










 
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